完全是特殊安排的潛水行程
對於居住在北部的人來說,要前往墾丁一趟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比飛到菲律賓或帛硫還多,所以一般人到墾丁潛水都會安排至少兩天到三天的活動時間。此次的行程是受莫名之邀,擔任此次潛水活動的協助攝影工作,通常我對這樣緊湊的行程會興趣缺缺,但由於也好一陣子沒有潛水了,加上剛好出發當天是我休假日,所以就捨命陪君子殺下去了!
我們這次前往墾丁是採開車的方式,一台車載三個人裝滿三套潛水裝備及攝影裝備剛剛好!半夜十二點出發,往墾丁的路上可以說是一路暢通,建議開車族可以先行中山高速公路至台南再經由系統交流道轉至南二高,然後續行到林邊的高速公路終點,之後就是走省道一路往墾丁開去了!這樣的安排可以說是最節省里程數的方法了,到達墾丁車行約500KM,大約早上近六點可以到達(包含中間休息時間). 不過熬夜開車真的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一定要注意精神狀況是否能維持注意力,適時的進休息站休息,最好同車者還能換手交替.
當然,這樣開車的行程雖然是自主性比較高,三人一起南下的話交通費平均下來也較省錢,但是在體力上和時間上的消耗卻也相對的高. 若是想要以更輕鬆的方式南下,則可以安排搭乘高鐵至左營再轉車至墾丁(或是由潛水業者代為安排包車),這樣的交通模式大約四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墾丁,而且相當輕鬆,唯有行李的攜帶及轉車需要事先安排.
少見的高檔潛水船
出發的這天,北部正值東北季風南下,天氣是陰冷多雨,但是到了墾丁卻是艷陽高照,馬上就充滿度假的氣氛!
這次的潛水我們搭配了余教練的"旗艦一號",還與台灣潛水的陳教練及幾位上open water的學員同船.筆者並不是第一次搭乘旗艦一號,但是以潛水客的角度來搭乘倒是第一次,也更可以發現船上許多還蠻貼心的設施. 通常在台灣的潛水船,大多都是以漁船改裝,增加一些休息的區域便算是潛水船了,而旗艦一號則是專業的潛水船,他是採雙體的船體設計,所以船的後半部是一個非常寬闊的裝備準備區及入水平台,在裝備準備區,設置了四排的氣瓶固定架,對於重裝的組裝動作來說非常的方便,氣瓶也不像以往要躺在地上滾來滾去.氣瓶架的上方還加設了非常貼心的鉤環及眼鏡架,可方便潛水員吊掛毛巾及隨身眼鏡,不像以往潛水員還要找地方藏自己的眼鏡.船休息區四周也安排了三個蓮蓬頭,可提供淡水做簡單的沖洗.船尾的入水區寬度可提供最多六位潛水員同時入水,而且還設置了扶手增加安全性,船尾的原有的柵欄放下後則變為出水的樓梯. 當然,船上也提供了大毛巾,熱茶,杯裝水,及各式餅乾點心! 專門做為潛水簡報的白板及簡單的潛點介紹表也是一應俱全! 這樣的設施不僅在國內是高檔的享受,即使與東南亞甚至帛琉等等潛水產業旺盛的潛水船相比也是屬一屬二的!
生機再現的海洋景觀
坦白的說,筆者已經好一陣子沒有至墾丁好好的潛水了,因為墾丁的環境受到過度的開發導致水下景觀也大受影響,但是這次的體驗讓我對墾丁的海洋資源又再度燃起信心. 應該是這幾年環保意識的抬頭,墾丁除了在後壁湖開辦了第一個生態保護區後,最近在南灣也規劃了第二個保護區,在保護區內,是禁止任何捕撈及破壞生態的行為,讓海洋生態可以獲得養息的空間. 雖然保護區作用的時間還不長,但是卻已可見到初期成效. 這次下的第一個潛點是"南灣三腳町",這裡的潛水深度在18-24米之間,此潛點的生態豐富,可見到與手臂同粗的海鰻,數百隻五線笛鯛,隱身在沙底的藍點魟,據說還有娃娃魚住在附近只可惜這次沒有見到,這天的水溫是舒服的27-28度.能見度尚可,應該也是受前幾天下雨的影響。不過出水時強勁的海風吹來還是挺冷的,此時要趕快脫下防寒衣以毛巾擦乾身體,穿上防風的衣物才可以維持體溫。
第二隻氣瓶,我們下南灣的"眺石",這邊就是之前提到的保護區的範圍,海底的景觀是岩盤及沙底的質地,雖然目前的生物相還不是非常的豐富,但是此處的軟珊瑚覆蓋率算是蠻高的,仔細尋找的話可以發現與多微距攝影者喜歡的題材,海葵蝦海葵蟹,海闊魚,車渠貝,都是可以在這邊發現的,相信假以時日這邊的潛水資源應該會更為豐富。
潛水結束後,乘著涼風曬著太陽往碼頭駛回,這可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阿!霎那間真有種不想回台北的念頭!
上岸之後返回位於大光余教練的潛水民宿,那裡沖澡,清洗裝備的設施ㄧ應俱全,清洗完裝備略事休息,我們又在驅車前往墾丁大街覓食。非假日的墾丁大街人潮明顯的少了很多,更是有別於假日鬧哄哄的氣氛,充滿了悠哉的氣息,真是好一個潛水天。
倍加痛苦的回程
爽快的潛水活動結束後,接著就是痛苦的回程了,雖然行車也是一路順暢但是由於已經活動了一整天體力可以說是到了極限,所以必須經常的換手開車,以維護行車的安全。等回到台北已經是晚上12點,剛好是整整24個小時來回墾丁,恐怕很少人這麼做吧。不過總體而言這次的潛水經驗算是很愉快的,有機會的話應該要再找時間來趟真正的潛水假期。